登步島大捷 鞏固臺灣安全 將士忠烈血孕育自由花
文/陳忠 圖/本刊資料室
登步島戰役釋名
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三日下午四時,共軍繼對我金門島嶼發起古寧頭戰役失敗後,續對我登步島駐軍實施進犯。首以砲擊,入夜後共軍強行登陸,經我軍浴血苦戰六十六小時,共軍鎩羽逃歸慘敗而返。十天之內,我軍連番挫敗共軍對我金門與登步兩島的登陸攻勢,不僅提振了我軍士氣,更鞏固了臺澎,扭轉了歷史,確保了臺灣生存的空間與安全。此作戰經緯,史稱登步島戰役或登步島大捷。
地形概述
舟山群島,屹立於東海之濱,計有三百四十餘個島嶼,往北可制長江口,西以控制杭州灣,南能封鎖象山港,戰略位置重要,登步島係屬其內。其中定海為其第一大島,島上有機場也有海港,具備三軍作戰基地的良好條件。定海前方之登步島、大貓山、冊子山等三處地形要點,在前方形成屏障,其中以登步島扼舟山補給之咽喉,尤屬重要。
登步島與定海東南方之沈家門相遙對,南距桃花島僅一水之隔。全島面積十八平方公里,南北深三公里,東西寬六公里。島內交通為碎石小徑與羊腸山路,交通不便,若從水路以船可往來附近各島。島上居民三千六百餘人,多以漁耕為業。島中北部有砲臺山要點,西南則有大山、流水岩、野豬塘山,山高勢險,為該島之鎖鑰,中部則多耕地形成峽谷。東西南三面潮水落後,淤沙不深,到處可徒涉,全島主要渡口有雞冠礁,向南則有賀家、后門、天后宮等處。大小船隻若需進出定海之主航道,必經登步島與沈家門間,因此欲守定海,必先守登步島。
戰前形勢
民國三十八年五月下旬,淞滬保衛戰失利,駐滬國軍一部轉進舟山。九月,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舟山指揮所及舟山防衛司令部成立,統一指揮駐防舟山地區國軍作戰。時共軍圖謀進占舟山群島,顧及參戰部隊未能形成兵力優勢,加以無海空軍支援,只能依靠木帆船航渡作戰,故而採取逐次攻占舟山群島外圍島嶼,再進而攻占舟山本島的方案。因此自八月十九日至十月十九日止,共軍連續攻陷金塘、大榭、桃花等舟山外圍島嶼,至此舟山本島在定海以南,僅存登步島為唯一屏障。
當時登步島守軍,為第八十七軍(軍長朱致一)所轄第二二一師(師長吳淵明)缺一團又一營,實僅步兵五個營,及配屬一個山砲連。當時師司令部設在雞冠礁南麓;以第六六一團(團長蕭化育)擔任登步島東部守備,第六六二團 (團長陳頌實欠第二營)擔任登步島西部守備。
共軍以桃花島距離登步島僅○.五四浬。故以桃花島共軍為進犯主力。當時共軍在桃花島,為第二十一軍第六十一師附山砲兵一營,師轄三個步兵團,一個特務團,一個教導團,共約九千人。共軍有鑑於古寧頭戰役的失利,除在寧波、奉化等地,先期完成徵糧徵船,並在穿山半島沿岸演習登陸作戰。認為一旦從桃花島對登步島發起攻擊,在島上砲兵直接支援形成掩護下,船運登陸容易。
共軍進犯
民國三十八年一月三日十六時,桃花島的共軍首向登步島南岸砲擊。時陰雨連綿,天氣惡劣,空軍無法活動,登步島守軍聞砲聲響,立即進入防禦陣地。三日二十時二十分,共軍陸續在登步島南岸強行登陸,二十三時許登陸共軍先後增至五千餘人。我軍憑藉既設陣地,以交織火網掃射搶灘共軍,由於我守備海岸陣地兵力過於單薄,雖經奮戰,終因傷亡慘重,陣地逐次被敵突破。
共軍突破我海岸陣地後,利用夜色,向登步島縱深進犯。我第二二一師因傷亡頗重,態勢對我不利,於四日午夜零時,轉移陣地至砲臺山、大山、流水岩一線,以圖拂曉後反擊。同時吳淵明師長命令將雞冠礁碼頭交通船擊沉,藉以彰顯「破釜沈舟」與登步島共存亡之決心,命令第二二一師一部撤至張網灣山,並親自指揮警衛連、山砲連在張網灣山亙雞冠礁碼頭之線,占領陣地,至四日拂曉,登步島守軍已與共軍激戰近九小時之久,敵我雙方傷亡均重,我軍固守登步島北側,以待增援部隊之到達。
血戰增援
舟山防衛部司令官石覺獲知共軍進犯登步島,即命令第六十七軍(軍長劉廉一)第七十五師第二二四團(團長蕭宏毅)增援登步島。石司令官獲悉登步島戰況仍趨不利,再增派該軍第六十七師(師長何世統欠第一九九團)增援登步島,並命令第八十七軍軍長朱致一赴島,統一指揮登步島國軍,殲滅犯敵。
十一月四日拂曉後,第二二一師為掩護增援部隊登陸,採取攻勢,擴展灘頭陣地。四日上午,第二二四團在雞冠礁登陸完畢,隨即展開於張網灣山、陸家嶴一線,超越接替第六六一團正面,向砲臺山攻擊前進。共軍退往竹山及野豬塘山頑抗,我軍克復砲臺山,戰局漸告穩定。第六十七師第二○○團(團長顏珍珠)及第二○一團(團長李向辰)於四日十四時抵達登步島後,協力第二二一師與第二二四團反擊共軍,五日十四時我軍終克復流水岩高地。
五日一時,共軍千餘人復由桃花島增援強行登島,與在島共軍會合後,分別沿砲臺山、張網灣山及沿野豬塘山以北,進犯雞冠礁。並傾全力向砲臺山猛攻。朱致一軍長有鑑於砲臺山係登步島戰場之核心要地,飭令不可有失,終經守軍奮勇擊退犯敵。
護島殲頑寇
五日中午,共軍第六十一師師長胡煒有感其後援不繼且傷亡已重,糧彈幾近告罄,以現有力量已無戰勝可能,遂決心適時撤離戰場。當日,晴空萬里,有利我海、空軍戰力之發揮。舟山防衛司令部為期迅速結束戰局,命令第六十七師第一九九團(團長汪敬熙)增援登步島。六日二時三十分,第一九九團全部運抵登步島後,我軍當即發起最後反攻,共軍全線潰敗。
六日四時三十分,我軍攻抵登步島南海岸,將該地殘敵包圍。迄六日七時,登島共軍除一部乘船逃回桃花島,餘均被我軍或殲或俘。八時,我軍清掃戰場,至此登步島保衛戰敵我歷經六十六小時激戰,國軍以勝利告終。是役國軍陣亡殉職一九一九人,負傷九五四人。共軍被擊斃二○六○人,負傷一六八○人,二七七人被國軍俘擄。
綻放自由花
登步島一役,勝利關鍵一在於舟山防衛司令官石覺,能確實掌握敵情,適時下達決心,將在本島的總預備隊,投入登步島增援守軍,進而扭轉戰局。其次,參戰之陸海空軍能摒棄本位主義,緊密合作,如第六十七軍軍長劉廉一依戰況需要,經報備親臨登步島,偕同第八十七軍軍長朱致一共同督戰外,地面作戰部隊團、營長多人負傷不退或壯烈犧牲;尤其守軍陸軍第八十七軍二二一師犧牲慘烈,戰後該師在戰地為殉職官兵修建公墓,于右任在墓碑上題字「為自由而戰的英雄墓」以示國殤與追懷。
共軍十日之內繼金門古寧頭後,再度兵敗登步島,這使共軍覺悟到渡海作戰的困難及複雜性,迫使中共重新思考進犯金門、舟山、臺灣的技術性,以及須萬全準備的必要性。因此直至民國三十九年五月,我政府基於戰略與整體形勢考量,主動撤收舟山守軍,集中兵力鞏固臺灣基地前,共軍均無興兵再犯舟山情事,進而韓戰爆發,兩岸迄今隔海分治局面漸底形成。
(點閱次數:842)